秦穆公一直心怀统一中原的梦想,几十年间他不断努力,然而最终却是他所扶持的晋文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,这让秦穆公感到极为不甘。
公元前630年,秦穆公想借助晋文公的力量,联合吞并郑国,以此实现自己在中原插足的野心。然而就在郑国即将落入秦手时,出人意料的是,秦穆公竟然被郑国说服,最终与郑国达成了同盟协议,并迫使晋国撤军。面对如此背叛,晋文公虽然愤怒,但考虑到过去的恩情,最终选择忍气吞声。
两年后,郑文公去世,秦国在郑国留下的将领——杞子、逢孙和杨孙,开始谋划在此时夺取郑国。三人认为,郑国国丧之际正是最佳时机,如果掌控北城门,夺取新郑就变得轻而易举。于是他们给秦穆公送去了密信,建议立即出兵征郑。与此同时,晋文公也去世了,这让秦穆公看到了机会,心中大喜,认为天助自己,终于有了出人头地的时机。
展开剩余77%然而,秦穆公的两位重要顾问——蹇叔和百里奚却坚决反对。他们认为,急于出兵不仅存在巨大的风险,而且背后捅刀的做法也不合适,违背了信义和仁道。秦穆公并未理会他们的劝告,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,计划趁机夺取郑国并与晋国交换河东之地,开辟出一条通往东部的出海通道。
不顾顾问们的反对,秦穆公命令孟明视、白乙丙和西乞术为将,带领3000精兵和300辆战车东征。行前,蹇叔和百里奚感情泛滥,拉着儿子哭泣,表示自己难以忍受他们的离去,担心不会再见到他们。然而,秦穆公非常愤怒,指责他们动摇军心,并警告:“等我凯旋归来,一定找你们算账。”
出征途中,孟明视和白乙丙出于好奇,偷偷打开了蹇叔所给的密信,结果看到信中提到,郑国不会构成太大威胁,但晋国将是秦国的最大敌人,并特别提醒秦军小心崤山地区。白乙丙对此感到不满,讥讽自己父亲太过悲观。几人一路前行,经过了雍城、潼关、桃林塞,并最终到达了周天子的王城——雒邑。虽然周天子已沦为“落魄凤凰”,但孟明视依旧按照礼节命令全军去甲胄、快速通过。
周朝王室的子弟们对秦军的气吞山河感到震撼,王孙满却不以为然,讥讽秦军无礼、轻狂,最终必败。周襄王笑称王孙满言之无忌,但最终却被这位小孩儿的预测证明了准确。
公元前627年,秦军继续前进,经过了轘辕山、虎牢关,到达黎阳津。在这里,他们遇到了郑国派来的“劳军使”玄高。令人惊讶的是,玄高并非真正的使者,而是郑国的商人,他通过购买礼物和牲畜,冒充使者想要拦截秦军。面对孟明视的疑问,玄高不慌不忙地解释道,他是在奉命送上礼物以表示谢意。
三位将领顿时大惊:我们的秘密行动怎么会被郑国知道?显然,这场“偷袭”早已不再保密。原来,从雍城到黎阳津,行程1500里,花费三个月时间,带着3000兵力和300辆战车,根本不可能不引起敌人的注意。正如蹇叔所言,这样的军事行动本身就是一场闹剧。最终,郑国得知消息后将三名秦将驱逐出境,他们被迫逃往宋国和卫国。
虽然计划破产,但孟明视等人决定不空手而回,决定顺路打击滑国。最终,他们成功地灭掉了滑国,带回了大量的财富、工匠和美女。然而,由于战利品过多,他们选择从洛水返回,途中不幸进入了晋军埋伏的崤山古道。
晋军的伏击行动非常成功,秦军的撤退路线被完全封锁。尽管秦军曾凭借强大的战力快速突破过其他地方,但在这片复杂的地形中,晋军却将他们一举包围。最终,秦军全军覆没,孟明视、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被俘。
幸运的是,晋国的秦晋友好关系最终帮助孟明视等人得以释放,但“殽之战”也标志着秦晋两国关系的破裂,随后进入了长时间的敌对状态。
发布于:天津市